读书札记·六月

书名《所罗门王的指环》 日期 2015.6.2

动物行为学的科普作品,类似于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对于动物的观察非常细致,而且生动有趣,尤其是许多动物展现出的类似于人类的行为,就好像看到童话故事在现实中真的出现了一样,例如作者饲养的穴乌、雁鹅等等;但同时,作为一名科学家,作者对于动物的态度也不同于一般的饲养者,并不完全是将自己的意念加诸在这些生灵之上。作者在二战期间为德军充当战地医生随后被捕直到战后才回归故里的经历,一方面造成了他所豢养的动物原理饲主的空白期,给他的动物观察创造了新的情境,另一方面也使得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有了自己的观察,并与动物作了对比。此书并不完全是一本科学著作,无论从描述上还是语言上,都非常适合不了解这一领域的人阅读,学习一些基本的动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的有趣知识。

书名《逻辑学是什么》  日期 2015.6.5

介绍了逻辑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中西方古代的名学和诡辩家,到几种基本的逻辑形式,再到现代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的发展,可以作为逻辑学的入门书籍。总的来说,作者持有的观点是,逻辑学最终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所以对数理逻辑略带有批判的态度,但在我看来,这种批判是毫无道理的,就好像因为生活中我们用的都是数而不是字母,所以转去批判代数的发明一样。从算术到代数的过程,或是从SAP/SIP这样的形式转向数理逻辑的过程,使得整个体系更为严谨,简化了许多复杂且没有意义的问题(如周延不周延,换质换位等等);我读金岳霖先生的《逻辑》一书时,读得头昏脑胀,无怪乎汪曾祺先生曾经说班上只有王浩一人能够跟上,但是最后一节讲数理逻辑的内容,却是直接豁然开朗,我想即便是汪曾祺先生恐怕也不会觉得太过困难。王浩后来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这是不无道理的。

书名《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日期 2015.6.5

和柏杨其它的书相比差得多,不推荐。还是看《丑陋的中国人》去吧,《鬼话中国正史》也不错,尚未读过柏杨版资治通鉴,可能比较有趣,待读。

书名《双城记》     日期 2015.6.8

狄更斯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将巴黎和伦敦做对比,实际上却是预言伦敦将遭遇巴黎式的底层民众推翻贵族的同样命运。我认为,放在今天来看,最有意义的地方莫过于对巴黎所谓民众革命的否定,就像开头说的,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近期恰好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评价《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虽然有评论说那篇回答有断章取义之嫌,但是我看了《报告》原文,这种非黑即白式的“革命”,即使“胜利”了,也不是中国人民所盼望的胜利。回答中有一句很中肯,就是阶级斗争不是将阶级对立起来(当然我认为这是退一万步地说法,即首先得接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自己也不是无产阶级,不分好坏不分敌我扣帽子的革命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书名《第22条军规》  日期 2015.6.14

这本书大致是第三或第四遍读了,其结尾的约赛连的逃亡,却免不了给人一种娜拉的出走的感觉。本书中最大的冲突,莫过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到底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国家利益到底是什么,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利益,还是国家作为一个个人的集合体,而获得的利益?从作者的处理来看,我想他所推崇的无疑是后者:比如,米洛的M&M辛迪加,又比如布莱克上尉的签字效忠运动,这些都是一个集体打着“为了集体利益”的名号干出来的非常荒唐的事情。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打消自己的疑惑,意大利那个老头的话难道就不荒谬吗?当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国家,觉得总有一天国家会自己恢复过来,难道就是可以的嘛?

书名《万历十五年》   日期 2015.6.15

这本书是第二遍读,黄仁宇的史观经常被称为“大历史”,大概是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见微知著的视角。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就很说明问题,”1587, a non-significant year”。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黄仁宇提到,这本书中的每个人物,无论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这些人最终都是悲剧人物,而他们的悲剧命运是由于这个皇朝的行将就木所造成的,而这个皇朝在此时的倾颓,又是因为在洪武皇帝时所定下的文官治国的理念导致的。但文官治国的理念,又是朱元璋借鉴唐朝藩镇割据而得出的结果。这里面,是不是有一种必然呢?如果是的话,这种必然又到了什么程度呢?它是由于明朝的某些特征,比如是继一个少数民族强大政权的覆灭而兴起的,所造成的必然,还是由于民族的某些特征所造成的必然呢?我大概还是倾向于后者吧。

书名《数据挖掘导论》  日期 2015.6.15

因为助研需要所看的一本书,偏计算机科学方向,技术性很强,不推荐没有需要的同学去看。不过,确实起到了拓宽视野的作用,如果有一天人类不再受限于计算能力(比如量子计算机),那么从已有数据中寻找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比如前两年出现的剪刀石头布高胜率程序,就是根据上百万次的真是猜拳过程,发掘人类在猜拳时“随机”出招背后的规律。现在的人工智能仰仗于人来编写对答程序,一些非监督学习的算法尚处于初步阶段,但未来一定会更加重要吧。

书名《城市迷宫》    日期 2015.6.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的汇编,介绍了一系列有关城市的话题:人口、建筑、环境、设计理念、文化交融等等。由于《信使》杂志在2002年即停办,所以许多话题都还是13年前的样子,比如对人口的预测以及特大城市的预测,现在的发展状况早已超出了上世纪末(1999年)的预期;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城市的问题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当时预计的特大城市,全球范围内有36个,而如今,也许仅仅中国就已经超过了这一数目,想起柴静在《穹顶之下》中提到的那个数字,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要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不禁感叹,在城市日益扩大成为迷宫的同时,人们对于这种假大空的追求同样已经陷入迷宫不能自拔。

书名《生命是什么》   日期 2015.6.19

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的著作,由于当时的科学研究所限,其中有些内容在今日看来已然并不正确,特为尤甚的是所谓“基因与量子跃迁”的关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些思想确实成为了后人的指路明灯,例如遗传密码的存在,又比如耗散结构(当然薛定谔还是只看到了负熵,不过这一想法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拉普拉斯妖的悖论),我写的短文《未及柳絮因风起》隐约有了一点这个想法的影子,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看到有人评论此书时说,威尔金斯和克里克都是因为受到此书的影响而从物理学转入生物学,更觉得热血澎湃;也许,这是一本外行写的内行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书名《锯齿啮痕录》   日期 2015.6.19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只要我想起仅仅五十年前,在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曾经遍地都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而且今人还为之涂涂抹抹遮遮掩掩,不能不令人齿冷。所谓威权主义莫过于是吧?所谓个人崇拜莫过于是吧?呜呼,在那个年代,那个燃烧的金字塔,下面烧死了多少草民。怪草民乎?怪中间不愿自己被烧而向下烧草民的人乎?还是应该怪金字塔尖上那个放火的人乎?流沙河君可说了,“五一六”的时候,可是没有红卫兵的呀。

书名《人间失格》    日期 2015.6.29

太宰治的作品,很多时候都直接地把假、恶、丑,把肉欲、贪欲、自私、幻想都泼在纸上,然后告诉你:看!这就是我!这就是你!这就是现实!轻小说写美女喜欢帅哥,那跟大部分人是无缘的;《巴黎圣母院》写美女喜欢丑八怪,那在现实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他的作品——渣男,花心,搞外遇,缺钱,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但却又散发着女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有谁敢说,这不是现实呢?再比如,明明可以直接告诉他:给我去上学,有人替你付学费;却偏偏要说:学费啊,确实是贵的,然而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意,你要诚心——什么,你的心意是要去学画画?你一定是不诚心的,再去想想。相比之下,“——你听我解释……——我不听我不听!”这样的对白简直是幼稚粗鄙到了极点,让人觉得作者把读者当猴耍——然而毕竟还是有人吃这一套。


(2015.06.30 @ 微信公众号 @ 《读书札记·六月》)


阅读 · 译介 ·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