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史之小国的灭亡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在国都市集的南门立一根三丈之木,声称如有人能将其搬至北门,奖励十金;人们觉得很古怪,都不敢去搬;商鞅于是把奖励提高到五十金,有一个人试着把木头搬了过去,果然拿到了五十金。商鞅又声称如有人将木头从北门搬回南门,同样奖励五十金,又有一人上前搬走了木头,也拿到了五十金。于是众人纷纷信服。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富民强,使得周围小国纷纷效仿。

有一小国,在市集南门立一根三丈之木,声称如有人能将其搬至北门,奖励十金;结果行人纷纷上前,往返于南门与北门之间,国库很快挥霍一空。

又有一小国,为了防止来人过多掏空国库,规定一日只有十个名额;于是民众尽日争夺这十个名额,不顾正业,国家因缺粮而在别国入侵时献城投降。

又有一小国,因国库承受不住压力,将奖励降为五金,民众不满而上街抗议,别国敌对势力趁机制造内乱,最终灭亡。

又有一小国,为了减缓国库压力,国家不得不提高税率,习惯了轻傜薄赋的民众纷纷外逃,人口骤减,国家名存实亡。

又有一小国,由于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民众发动起义,推翻了国君的统治。

又有一小国,坊间流传“拿到十金的人都被偷偷地干掉了,家产充归国有”,又有人说“拿到十金的都是安排的托”,于是民众对国家政策半信半疑,不久敌国入侵,国家征兵政策反响平平,不少民众充当带路党,国都被破。

又有一小国,以实物券形式支付酬劳,民众至商贾处交割时,商贾以国家拖延付帐为由拒绝提供实物,双方一言不合引发争斗,国家分裂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部分,内斗中被邻国吞并。

又有一小国,有谋臣接连上书陈说南门立木的害处,君主不听,怒而杀之,几名大夫不忿,密谋后联合杀死国君,因谁来作国君而自相残杀,国家因无元首而陷入混乱。

又有一小国,民众觉得国君有如此做法,必然难以在战国立足,举家搬迁者十之八九,于是国家灭亡。

终于,有一小国认识到,光学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变法的内容,励精图治,才能国富民强。于是这个小国接受了商鞅《垦草令》重农抑商、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烧《诗》《书》尊法家、重刑厚赏、推行郡县制等等政策,最终……

因为离秦国靠得太近,很快就被灭掉了。


(2014.04.13 @ 人人 @ 《杂记GX——战国野史之小国是怎么灭亡的》)


阅读 · 译介 ·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