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路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到处乱跑。

在大西北的草原上,我第一次遇见了那个人:他一边走,一边脚下就出现了路。

其实这话说得不对:我只遇到了他一次;之后每次我遇到的,只是跟他穿了同一双鞋的人罢了。

那是一个牧羊人。我见到他的时候,他骑在一只羊的背上,他身后的草原横七竖八地交错着一条条土路。

那双神奇的鞋是被他家的羊从地里拱出来的。正好原来那双鞋已经破烂不堪,他就索性换上了这双新鞋。结果麻烦来了。

他走到哪里,地上的土路就铺到哪里,第一天下来,草原上就好像被划了十几条杠杠。

他舍不得鞋,又不想把草原给毁了,于是他索性每天骑着羊赶羊。

我觉得这双鞋特别神奇,想跟他买下来,但是被他一口回绝了。

钱对他来说没什么用,他宁可要几只羊羔。

当然,我是不可能随身带着小羊羔的。


四五年之后,我都快忘了这件事了,偶然间却又听到了有关那双鞋的传闻。

那是在一次饭局上,一个小老板说要给我们讲个故事。

小老板的厂子是做手工艺品的,雇了几个老工人,订单虽然挺多,但是干活的人少,所以也不敢接太大的单子。

有一天,一个中年人背着一个大包找到了他。中年人从包里掏出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儿,希望能够跟他合作。

小老板仔细看了看,手艺确实没得说,不过当中年人说起他们那个村子时,小老板觉得这桩生意要黄了。

小老板也算半个本地人,中年人说的那个村子他知道,藏在深山老林里,车都很难开进去。

中年人摆了摆手,笑了。他跟小老板说,明天到村里去看看就知道了。

第二天,小老板将信将疑地跟着中年人往那个村子去,快到记忆里特别难走的小路时,小老板惊呆了。

原本顶多两个人并排走的小路,现在却变成了一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小轿车一路平稳地开进了村。

生意谈成了,自然要一醉方休,小老板灌醉了那个中年人,套了半天话才知道,原来中年人有一双神奇的鞋。

听到这里,我不禁竖起了耳朵。

牧羊人和那双鞋的事儿,不知怎么地传到了村子里。村里几个管事儿的一合计,让中年人跑去找到牧羊人,许给他十五只羊羔加一双新鞋,换回了那双能走出路来的鞋。

没想到,这一回走出来的竟然不是土路而是水泥路。村里几个年轻小伙子轮番上阵,没两天的工夫就把敞亮的大路给修好了。

后来那双鞋呢?我赶紧问了一句。

小老板说,签过合同之后没几天,村子里来了个陌生人,花了大价钱把这双鞋买走了。钱货两清,陌生人就提着鞋子赶紧走了。


稍微年长一些之后,我也没了年轻时的精神气,只是偶尔会和朋友到一些风景区去转转。

听说在我工作的城市附近建了个新的风景区,我赶忙约上几个狐朋狗友,打算周末跑去看看。

说是风景区,其实就是一座山头,收的门票倒也不贵。车可以开进去,沿着盘山公路一圈一圈地转,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顶。

往城里看,整个城的景色尽收眼底,让在工作中埋首了五天的我颇有些心旷神怡。

从风景区的后门出来,竟然是一个不小的镇子,不过到处都是工程机械在拆楼造楼,也没见着什么人气。

GPS仪上这一片画的是树林,没有标注路线,我和朋友兜着兜着就迷路了。

幸好,路边走过去一位老大爷,我们赶紧凑上前去问路。

一问之下,原来老大爷正准备去镇另一头的车站乘车进城,我索性带老大爷一段,麻烦他给指个路。

老大爷虽然年纪挺大,但是精神还算矍铄;他跟我们讲,其实这个小镇是跟着风景区发展起来的,结果没多久,政府就安排他们拆迁了。

说到这,老大爷的语气就有些忿忿不平。他说,风景区的路是他们镇上自己修的,投入不少,好处还没捞着就得让出去。

老大爷又说,一直在外面闯荡的狗娃,拿全身家当换回来一双破鞋,镇上的人还觉得他傻了,等路一修好,大家就都服了。

我心下一动,问老大爷,难道是一双能走出路来的鞋?

老大爷似乎挺惊讶我知道这件事,连连点头。

他接着说,拆迁的时候,狗娃因为当年把宅基地卖了,没分到钱,大家乡里乡亲,狗娃也是为镇上出力,就各家匀了些给他。

结果狗娃也是个败家的主儿,拿到手的钱很快就花完了,他老婆只好拿家里的东西出去卖钱,有一回不小心弄错了,把那双鞋也一块儿卖了,听说是卖给一个大学生了。

把老大爷送到城里,临下车时,我对老大爷说了声谢谢。老大爷呵呵地笑着:现在的年轻人真有礼貌。


拿出前几年工作的积蓄,再加上从朋友那儿借来的钱,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几年的经营下来,利润也算不错。我想到自己年轻时候去过的那些小乡村,想到那双能走出路来的鞋,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

经过朋友的牵线搭桥,我联系上了一家基金会。我提出,想要捐钱给一个偏远地区的乡村修一条路。

基金会的回复很快,他们给我找了好几个项目,但是其中大部分所需的资金额远远超过我的能力所及。

在列表的最后,我终于找到一个我能够承受的项目,但这个项目和我预想的有点不太一样。从县城到这个村子的路其实已经修好了,但是一年前一场大雨引发泥石流,又把路给堵死了。

我决定和基金会的人一块儿去走一趟。

在路上,我问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这样的项目政府怎么不出面呢?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是苦笑,有些县城根本就拨不出钱来,就算能拨出钱来,分给底下几个村去修路,也分不到多少钱。

而且我接的这个项目还有些不同,据说,这条路压根儿就不是政府修的。

到了县城,接待我们的不是县里的人,而是县城中学的领导。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一会儿县城中学有些师生会和我们一起过去。听说,他们是要去给一个老师扫墓。

快要到被泥石流掩埋的路段时,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一方小小的坟墓。在墓碑前面,有一个玻璃盒,里面放着一双鞋。

这双鞋看起来挺眼熟,旋即我就想到:这不就是牧羊人那双能走出路来的鞋吗?

在县城中学师生的叙述中,我大概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那个买到这双鞋的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他带着那双鞋回到家乡,成为县城中学的一名老师。

由于他年纪不大,学生们都喜欢喊他“小老师”。

县城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周围的小乡村,县城里的学生往往都是到更远的省城里去读书。因为路实在太难走,这些学生平时都住在学校,只有寒暑假才回去一趟。

在偶然之间,大学生发现了这双鞋的神奇之处。

从此之后,每到假期,他就会穿上这双鞋,跟着学生去家访,县城到各个村子的路也一条一条地通了。

去年,在从一个村子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他躲闪不及,被埋在了泥石流下面。

等到其它师生把他的遗体挖出来之后,他们发现,那双鞋也不能用了。

我问县城中学的一个学生,以后想要做什么。

她对我说,以后要研究鞋子,要造出像小老师那双一样能够走出路来的鞋。

我把牧羊人的故事告诉了她,然后说,这样的鞋只有一双而已。

她说,不对,还有一个人也有一双这样的鞋。

我很惊讶。

她说,小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中国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鲁迅。他肯定也有一双这样的鞋。

因为他曾经说过:其实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14.03.03 @ 人人 @ 《杂记GS——人与路》)


阅读 · 译介 ·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