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恩早期社会主义观点的局限性

原题《从尚未灭亡的资本主义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点的历史局限性》,马原课程期中读书报告。


概述

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都下了如下的断言: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应当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2]

但现实的观察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而且仍然在西方国家中盛行;相反的,在二战过后以东欧和亚洲国家为主形成的社会主义联盟,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挫败,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反而纷纷转为由资产阶级执掌政权。

马、恩曾经指出:“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资产阶级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像中世纪的封建贵族那样独掌政权,至少不能长期独掌政权。”[2]他们尤其提到了法国在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之间来回摇摆的过程,认为第三共和国“才执掌政权20年以上,可是已经显露鲜明的衰落征兆”[2]。他们关注了没有封建基础而得以顺利发展资本主义的美国,但认为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无产阶级已经在“敲门”了。

不过,法国在又经过几次反复之后,终于在1958年步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至今已经55年;美国在大萧条中确实借鉴了社会主义的优点(即采用罗斯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经过二战大发战争财之后,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采用的仍然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如果仔细阅读马、恩在上述两本著作中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论断既然基于当时的社会实践,也就不可避免地局限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他们对于后来资本主义发展的预期,实际上是对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路径的简单复制;他们所推得的最终结果指向一个极端化的方向,与现实的情况有着极大的偏差,也是十分正常的。


马、恩认为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与实际情况

对不同阶级的考察

在马、恩笔下,整个社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其它中间阶级。以下将对这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考察。

无产阶级是马、恩所考量的最重要的阶级,是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创造者的存在。从无产阶级的角度来说,资本主义必须被推翻,因为“资产阶级……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1]这里所谓的“奴隶”和“奴隶的生活”,指的是“雇佣劳动的平均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1]

那么,为什么工人不能要求获得自己所创造产品价值数额的收入呢?这可以找出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2]第二,“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1]这两点保证了,对于希望获得超出生活必需数额的工资的工人,资本家随时可以从产业后备军中获得所需维生的工资同样低且具有同样的工作能力的替代品;最后,“雇佣劳动……以前是一种副业,现在成了工人的唯一职业。”[2]无产阶级一旦成为无产阶级,就几乎不可能脱离这个阶层。

总结这些原因,就构成了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最重要的两个假设:第一,私有制导致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分离,出现了“自由但一无所有”的工人,而且工人将长期稳定地处于这种状态;第二,工业发展使得工人的劳动同质化,在雇佣市场上形成了买方(即雇佣方)市场。

当时的工人普遍处于这种悲惨的遭遇之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从那时候到当今的资本主义发展,并非始终完全地维持着这种状态。

在现在的社会生产中,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在一般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已经包括了马克思所谓的剩余价值。实际上,如果一个工人能够创造超出他工资的价值,那么其它的企业就会付出更高的(但也不会高于其创造的价值)工资将他挖过去,随着这一过程不断进行,最终剩余价值将不再归属于企业或拥有企业的资本家,而成为工人自己的收入。这与马、恩所考虑的情况之所以不同,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很多产业之中,产业预备军已经不复存在,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对于能力的要求开始逐渐细分,劳动的独立性质开始回归;对于具有某方面能力的工人,不再能够轻易地找到替代品;

其次,工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人之间结成联盟是马、恩所提出的重要手段,但这一手段在他们手中是发起暴力革命的组织;而现在企业中的工会,实际上更符合他们所批判的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中工业的行会制度;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工会已经不再是熟练工人的组织,而是全体工人的组织,尤其关注改善底层工人的遭遇。工会也打破了雇佣市场上的买方市场格局,甚而有代之为卖方市场的趋势,

不能剥削剩余价值,资本家是不是就没有收入了呢?首先,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并不是完全地被消除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底层工人仍然是受剥削的(受益于工会和政府的要求,底层工人可以获得最低工资保障,但也仅仅是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其次,资本家本身的劳动也仍然在创造价值;第三,如果我们从剩余价值中剥离工人所创造的超出其工资的价值,是不是就什么都不剩了呢?或者说,生产资料在产生价值的过程中是不是毫无贡献呢?剩余价值理论假定了这个结论,但在当今社会,工资越向实际创造的价值靠拢,我们就越能看出,生产资料(主要是资本,也包括其它除了劳动力以外的生产要素)确实应当占据“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资本家由于投入的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的缘故,也应当获得一部分收入。

接下来讨论中间阶级,这些马、恩看来“不稳定的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群众” [2]并没有迅速地将财产出卖给大资本家和大地主,分化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正相反,今天有越来越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的工人正在加入小资产阶级的行列。实际上,当人们不满足于大工业产品的单一标准化时,来自于手工业者、小工业家以及小商人的带有个性的产品,开始恢复生命力,使得这些人免于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马、恩提出来的监工制,究其根本还是建立在存在产业预备军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标准化工业的基础之上。

如果说,在那个年代,“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1]那么现在,这些职业重新获得了独立的身份与价值。

最后,资本家又在做些什么呢?准确地说,恩格斯所作的预言并没有落空,“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家除了拿红利、持有剪息票、在各种资本家相互争夺彼此的资本的交易所中进行投机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社会活动了” [2]。但我们可以看到,投机在今日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那个时代,如今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资本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产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这并不是说资本流动是无意义的富人游戏,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是连接资本和劳动(正如同当年资本家的资本与工人的劳动力那样),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至于这部分价值的归属问题已经在上面讨论过,此处不再赘述。

对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考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马、恩观察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但是,“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i],“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2]这种发展导致了周期性的、因生产过剩而产生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为了应对危机,“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1]但这种做法并不是马、恩认为能够治本的方法。相反,他们认为,过去的分工以及阶级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2]

基于实际观察,我们可以提出对这一想法的几点挑战:

其一,最近一次金融危机,即2008年以来的次贷危机,虽然同样表现为购买力不足,但和马、恩当时的经济危机以及后来1929年的大萧条在实质上有着巨大的区别。尤以1929年的大萧条做对比,当时购买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导致的,对于工人的影响是间接的,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则是之前的房产泡沫破灭使得所有人手中的财富大幅度贬值,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虽然并没有完全逃脱潜在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已经在实际意义上脱离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应对危机的方式也已经有所改变。

其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到底是否已经达到了必须要依靠生产关系的改善来继续的地步呢?承接第一点的最后,之所以说资本主义脱离了生产过剩,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现在市场的扩张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生产的扩张,而且扩张的方式就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不过,在扩张之中,已经增添了许多新的革命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本身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而且对于已有的几乎所有市场都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和发展方式,这是马、恩所无法预见的。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克思曾经批判地认识到,马尔萨斯的资源有限论,已经为资本主义的高速工业发展所打破,但是他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即对于生产力的估计过于乐观。目前,生产力和需求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水涨船高的态势,当今的科技发展对于两者的促进作用是同时的,甚至对于后者所提供的可能性更加丰富。

最终,我们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可预见的未来,生产力几乎不可能达到满足需求的地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固然可以创造出形形色色的产品来满足我们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是再如何发展,我们也不可能在一天之中获得25个小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的物质需求能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得到满足,但是时间的限制是无法被克服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力的发展或将走入一个永远走不完的“死胡同”。

对不同生产关系的考察

在马、恩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学习的步伐。从股份公司到托拉斯到国家占有,资本主义是否正在改变生产关系向社会主义不断靠拢呢?

的确,罗斯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毫不隐讳地要求国家控制市场,但是“市场无效”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市场无效发生时,要求政府参与调控市场来达到最优效果,这更多地是资本主义功利性的要求,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社会主义的模仿。

最好的一点证明是,如果如马、恩所说,“在托拉斯中,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2]那么如何解释目前西方各国无一例外的拥有反垄断法案和相应的监管机构?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是,托拉斯的垄断相比于自由竞争是无效率的,打破托拉斯有利于提高社会总福利。因此,垄断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最终的目标是企业自身的利润,而绝非有计划地为社会福利而生产。

计划生产不能为西方所接受的,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如马、恩所想的对于效率的质疑(苏联和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都是工人积极性最高的时代,这一点西方各国无法否认),而是对于其根源上的可行性的质疑。完全的计划生产,既要符合生产能力的限制,也要满足社会产品的需求,光靠个人来运作显然是不行的,那么一个计划经济委员会以及数以千万计的调查工作人员,是否就能够获取完整而全面的信息了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是希望依靠局部的优化来达到市场整体的最优(但实际上市场整体还是呈现出“无政府状态”),计划经济则是自顶向下的顶层设计模式,后者将会更加符合社会利益,尤其是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充分多的信息作为决策来源。但是当视角转到微观时,时间再一次成为重要的限制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永远能够保证自己处在某个局部的交易之中,从市场经济中获益;与此同时,计划经济委员会还在依靠各种信息做出汇总,最终决策看起来遥遥无期。

也就是说,前者在微观方面,后者在宏观方面,各自具有超出另一方的优势。在现实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方式都有着将两种经济相互融合的倾向,这是一种各取所长的必然趋势。


马、恩社会主义观点的历史局限性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ii]但是,所谓的“现实”既不是静态的,也不是以某种固定模式不断发展,而是经历着不断变化中的变化。而在《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两部著作中,马、恩的社会主义观点都局限于当下,没有(也几乎不可能)将眼光拓展到未来的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在马、恩撰写两部著作时,社会正处于大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工业会继续高速地以目前的状况发展是一种合理的推测:标准化的产品将替代人们的选择,个性逐渐被磨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进一步加重,由此自然而然地朝着为社会主义作准备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中,科技出人意料地扮演了搅乱一切的角色,它所迸发出的改变世界面貌的能量是马、恩始料未及的。新科技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同时为旧产业增加了极高的附加值,产业细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通过工业的生产,同时也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只是中间阶级的小商人——不进行生产,只进行“投机倒把”的一类群体——成为连接需求与生产,从而创造财富的中坚力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并没有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在对于工人的认识中,马、恩忽视了小资产阶级行会制度所能产生的效果。的确,行会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剥削的事实,但是在无产阶级的早期实践中,就有过一些利用行会制度(而不是组织暴力革命)来改善工人生活的措施,如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马、恩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一种阶级上的、不可调和的对立,但事实上这种对立正在通过利益的再分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调和,这种程度起码已经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予以消除了。特别是现在的行业协会不再像马、恩时代那样只关注熟练工人的利益,而是像当时的国际工人联盟组织那样,尤其关心最底层工人的福利。在工会的基础上结成政党的例子,比如英国的工党,采取的正是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

相比于19世纪末,平等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在收入上还存在着贫富的差距,但是对于阶级的概念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由于原先那种将工人视为奴隶般对待的减少,整个社会更加倾向于将提供劳动视为一种公平的交易。马克思曾经认为,“行政上的改良……是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因而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财政管理。”[1]但当时的行政改良绝不可能像今天那样,将所有人放在同样的社会地位之上,而是始终将不同的阶级区分看待;平等是随着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普世价值,这是殖民浪潮兴盛的19世纪末绝不可能拥有的。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的发展、行会制度以及平等的社会地位,是马克思、恩格斯囿于所在时代的历史局限性而不可能预见的现实状况,也反过来成为当今对于马、恩社会主义观点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014.02.05 @ 人人 @ 《杂记GG–马原课的读书报告》)


阅读 · 译介 · 创作